來源 | 軟科 2019年10月1日,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大閱兵在北京***廣場舉行。這次閱兵是進入新時代的首次國慶閱兵,是共和國武裝力量全面重塑后的首次整體亮相。 小編整理出部分高校在此次閱兵中所參與的部分工作,以表敬意! 北京理工大學在2019年10月1日上午舉行的國慶70周年閱兵中,北京理工大學參與了多個裝備方隊、空中梯隊的裝備研制工作,研發的多項核心關鍵技術和裝備有力地支撐了新質戰斗力形成,彰顯學校國防辦學特色。 在國慶70周年大閱兵中,14名北理工在校大學生光榮地參加了閱兵式預備役部隊方隊,緊握鋼槍通過***廣場接受習主席檢閱。 傳承紅色基因的北理學子,歷經100余天的艱苦訓練,克服困難,表現出色。他們展現出了矢志報國的時代擔當,在國家盛典中留下最美的青春風采。 南京理工大學作為具有光榮軍工傳統的全國重點高校,中國現代兵器從跟蹤仿制到自主創新,每一項關鍵性技術都有著南京理工大學的身影。 據初步統計,本次閱兵中有24個裝備的總師、副總師由南理工校友擔任。其中某車載火炮系統,由南理工擔任總師單位。 據南理工官方微信介紹,此次所有將軍領隊均佩帶由南理工校友研制的QSZ11式5.8mm小口徑**,該槍體積較小,屬于袖珍**的范疇,主要配發我軍高級將領或宇航員、飛行員等特種人員使用。 此次部分裝備方隊的坦克、裝甲車等裝備上均安裝了由南理工校友研制的88式車載機槍,該槍屬于載用機槍的范疇,主要用于射擊低空目標或地面近距離目標,是坦克炮的重要火力補充部分。(由于部分信息保密,以上為不完全統計) 南京航空航天大學南航是我國最早開展無人機研制的單位之一,從1958年開始無人機技術研究至今,成功研制“長空”、“翔鳥”、“銳鷹”、“鴻雁”、“飛鷹”等多個系列的無人機系統,逐步形成了從高速到低速、從定翼機到旋翼機、從高空到低空、從無人機到有人機、從金屬材料飛機到復合材料飛機的系列產品的研制能力。 60余年來,南航人以一型又一型開創性的無人機型號為國家裝備事業發展添磚加瓦,為學校“航空航天科學與工程”學科群建設奠定了堅實的基礎,成為國內無人機研究重鎮之一。 ? 第一架自主研制的具有完全知識產權的直升機(延安二號) ? 第一架無人駕駛核試驗取樣機(CK-1A 核試驗取樣機) ? 第一架無人駕駛大型靶機(CK-1 中高空靶機) ? 第一架無人駕駛直升機(翔鳥無人直升機) ? 第一架微型飛行器(翠鳥微型飛行器) ? 第一顆用于目標特性測試的微小衛星(天巡一號) 一代又一代南航人櫛風沐雨、砥礪奮進,歷經多個重要型號的打磨,為共和國研制了數個第一。 西北工業大學作為“國防七子”之一,西北工業大學無疑在國防建設領域做出了巨大貢獻。 據西工大官方微博介紹,殲-20總師、運-20總師、直-20總師都是西工大的校友。9位西工大人受邀參加國慶現場觀禮。 北京航空航天大學一件件新式裝備令人眼花繚亂,目不暇接。閱兵中的多款裝備由北航校友擔任總師和研發骨干力量。 大型運輸機運20向我們飛來,鯤鵬展翅,翱翔九天,總設計師唐長紅院士為北航88屆校友。 “飛鯊”殲15艦載機,在海天之間奏響大國強音。 總設計師孫聰院士為北航79級校友,總指揮羅陽為北航78級校友,北航王華明院士團隊,為殲15制造提供了關鍵技術支撐。 從空中衛士到“東風快遞”,一件件高精尖裝備的背后,是無數科研工作者的汗水和心血。北航人鑄大國重器,懷使命擔當,以“空天報國、敢為人先”的精神,撐起了保衛人民安全的國家脊梁。 國防科技大學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的閱兵,共有59個方隊接受檢閱。 其中,由軍事科學院、國防大學、國防科技大學聯合組建的院校科研方隊將首次亮相閱兵場。國防科大計算機學院副政委王新國正是這支方隊的總教練。 |